GBCI 2024:跨国风险及其对营商环境的影响

隨著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加劇,企業必須駕馭一系列影響商業復雜性的因素,如供應鏈中斷、貿易壁壘和能源價格高企。TMF Group《2024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GBCI 2024)探討了三大主題,其中第二個主題將探索企業為應對上述挑戰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外包和重新考慮擴張計劃。
能源價格上漲被突顯為地緣政治不穩定的一大影響,許多司法管轄區因此修改了未來的發展計劃和擴張目標。外包正在興起,許多司法管轄區還將區域一體化作為進入新市場的手段。
能源價格上漲被視為地緣政治不穩定的一大影響
上述結論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以及后十的司法管轄區,因為它們中有半數以上認為,能源價格上漲是地緣政治不穩定的一大影響。相比之下,亞太地區、南美和前十司法管轄區則認為供應鏈中斷帶來的影響更大,其比例分別為54%、50%和33%。
不出所料,俄烏沖突、紅海封鎖以及中美關系惡化等地緣政治問題,均被視為導致全球供應鏈嚴重受阻的主要原因。
例如,原本依賴烏克蘭農產品出口的司法管轄區如今不得不尋找價格更高的替代品,而紅海封鎖極大延誤了化學品的供應。此外,隨著中美關系的惡化,貿易壁壘和制裁措施增加,進一步阻礙了供應鏈的運作。在這種情況下,司法管轄區意識到需在兩大陣營中做出選擇,并由此中止了與另一方的貿易往來。
然而,并非所有司法管轄區都受到了供應鏈中斷的負面影響,甚至對于部分司法管轄區而言,這正是從占據主導地位的參與者那里奪取市場份額的良機。
中美關系是當前的重要地緣政治問題,而澳大利亞在此背景下采取了與美國一致的立場。這導致與中國大陸的貿易關系緊張,中國大陸對澳大利亞的某些出口產品實施了限制措施。工資、油價和房地產的通貨膨脹對澳大利亞的企業造成了不利影響,導致企業凍結招聘。
例如,俄烏沖突意味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出口大幅減少。因此,許多司法管轄區都在尋找其他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商。這為阿根廷帶來了更多出口機會,而且隨著小麥流通量的減少,阿根廷的小麥出口價格也能相應提高。TMF Group阿根廷辦事處的專家強調,雖然這是該國實現增長的重要機會,但挑戰依然存在。為了確保國內有足夠的糧食供應,政府規定了嚴格的出口配額。因此,阿根廷的出口增幅受到了限制。鑒于俄烏沖突,化肥成本也在上漲。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阿根廷農民需要更多的化肥,這對他們的盈利能力產生了顯著影響。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面對供應鏈的中斷,發展中地區只要其供應鏈系統能夠靈活應對,便能從中收獲積極影響。
同樣,由于“中國+1”戰略,各司法管轄區紛紛在中國大陸以外尋找更具成本效益的制造中心,越南便成為了其中的受益者。
聚焦:連接者經濟體
全球兩極分化的態勢日趨明顯,而美中關系的惡化則是全球秩序調整的焦點。全球貿易流向瞬息萬變,由此催生了一批“連接者經濟體”,在美中兩大陣營間持中立地位。隨著美中關系繼續惡化,出現了兩大趨勢:供應鏈的延長和調整。
彭博社(Bloomberg)指出,在這一過程中有五個國家發揮著關鍵作用,它們分別是墨西哥、越南、印尼、波蘭和摩洛哥。1彭博經濟研究所(Bloomberg Economics)表示,這五個國家在2022年的應計經濟產出達到4萬億美元,超過了印度,直追德國和日本。2
盡管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從全球貿易格局調整中受益,上述司法管轄區不論是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還是從發展戰略角度而言,都有望繼續在美中貿易間發揮關鍵作用。
為應對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司法管轄區紛紛選擇外包策略
TMF Group的全球專家指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招聘工作面臨著挑戰。由于人才庫成本高昂且不斷縮小,導致招聘和雇用成本上升,因此許多司法管轄區轉而采用外包。
除北美地區外,幾乎所有地區的外包比例都很高。亞太地區的外包比例高達86%,相比之下,北美地區僅為42%。外包有助于企業靈活應對經濟挑戰,僅在需要時才以短期合同的形式引進專業人才。無論是排名前十還是后十的司法管轄區,外包比例都很高,分別為78%和75%。
在我看來,對于人力資源的依賴會給客戶帶來較大的風險,因為眾所周知,中國香港的人才非常昂貴。而且今年,隨著移民人數的增加,本地人才庫也在縮小。
面對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北美地區并未采取外包的做法,而是選擇了多種其他策略,包括關閉辦事處/辦事地點、裁員和凍結招聘。南美地區選擇裁員策略的比例也很高(80%),這與司法管轄區內的勞動法密切相關。在那些更容易解雇員工并因此能夠創造更精簡的雇員隊伍的國家,這可以是一個更容易抵消不穩定性的方法。
由于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司法管轄區正著手修訂未來的發展計劃和擴張目標
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穩定預計將長期影響國際企業的發展(36%)和擴張目標(34%)。北美地區近半數(46%)的司法管轄區修訂了未來發展計劃,南美地區則有半數(50%)的司法管轄區重新考慮了其擴張目標。
相比之下,雖然供應鏈在短期內受到干擾,但從長遠來看,司法管轄區普遍認為情況會趨于穩定,僅12%的司法管轄區預測干擾會長期存在。這表明司法管轄區有信心適應全球市場,并在其他地方發現機遇。
亞太地區以外的許多司法管轄區認為,近期的貿易政策變化并無影響
總體而言,64%的司法管轄區認為,近期的貿易政策變化對貿易水平并無影響。相比之下,43%的亞太司法管轄區和30%的前十司法管轄區認為政策變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亞太地區和更復雜的司法管轄區的TMF Group專家談到了為深化區域內聯系而制定的眾多貿易政策。
商業復雜性較高的橋梁國家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便積極出臺貿易政策。馬來西亞政府實施了“新工業總體規劃”(New Industrial Master Plan)和“國家貿易藍圖”(National Trade Blueprint),兩項計劃均旨在提高馬來西亞與其主要合作伙伴的出口能力。同樣,印度尼西亞也出臺了《綜合法》(Omnibus Law),具體請參閱GBCI報告的全球實體管理章節。
相比之下,排名后十的司法管轄區無一認為近期的貿易政策變化帶來了積極影響,其中有三分之一認為其影響是消極的。TMF Group澳大利亞和英國辦事處的專家表示,原因在于上述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因為部分司法管轄區限制或停止了與某些地區的貿易,或對其征收高額關稅。
大多數司法管轄區認識到了區域一體化的重要性
四分之三的司法管轄區(73%)認識到了區域一體化對企業成功的重要性。在北美地區和亞太地區,認為區域一體化能帶來益處的司法管轄區比例高達86%,而在南美地區則為50%。在南美地區,認為區域一體化不重要的司法管轄區的比例也較高,為20%,而總體比例僅8%。
TMF Group位于亞太地區的專家(即新加坡、中國香港、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指出,一體化是創造貿易、資本和知識產權無摩擦流動的有效方式。制定貿易政策或深化經濟合作不僅能提高市場效率,還能加速區域發展。
司法管轄區借助區域一體化來進軍新市場并促進業務增長
絕大多數司法管轄區(71%)利用區域一體化促進了業務增長(71%),并將其作為進入新市場的工具(66%)。僅1%的司法管轄區認為區域一體化存在負面影響。南美地區(89%)和亞太地區(79%)對區域一體化的利用率較高,后者(86%)常常采用區域一體化來進入新市場。前文提到的橋梁經濟體印度尼西亞和越南,便是借由區域一體化進入新市場的實例。
2024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
本文摘自TMF Group的最新報告:2024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
探索GBCI排名、復雜性指數和全球趨勢,助您洞悉70多個司法管轄區的重重合規復雜性——點擊此處,下載完整報告。
欲了解更多您所在司法管轄區的商業復雜性驅動因素,歡迎瀏覽我們的復雜性見解導航,最多可同時分析三個市場。
2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