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报告:三大因素,一个主题

隨著對可持續發展實踐和負責任投資策略的重視不斷增強,新出臺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監管規定對企業、投資者和監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不斷演變的規定對項目發起方的日常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通常來說,應對方式包括提升產能、加強能力建設、招聘具備相應技能的新員工,并增設對口職能部門。
ESG的發展歷程
過去數年間,ESG投資的理念逐步發展,期間出現了多個標志性事件。ESG的發展始于對不符合道德原則的產品進行負面篩查,例如煙草和武器,但直到2006年《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的出臺,ESG才逐漸引起關注。今天的ESG已經蓬勃發展,已涵蓋可持續發展、商業道德和人力資本等多種議題。ESG很快就在市場上得到廣泛認可,被視為負責任投資和企業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相關機構正在不斷推動全球報告標準和指標的標準化進程。
盡管企業治理方面的內容已經非常成熟,為了進行全面報告,扎實開展環境和社會的相關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項目發起方在積極響應ESG新規的同時,也要注重根據現行的“傳統”風險、成本和合規管理規定開展相關工作。
優化報告機制能夠增加透明度,從而降低項目和企業碳排放造成的影響。隨著各類項目造成的環境影響范圍不斷擴大,相關管理也愈加嚴格,具體包括要求獲得對應的許可或執照,特別是在生態多樣性領域。
這種對環境領域的關注也反映出“治理”工作已經領先一步了。在過去幾年里,包括拉丁美洲在內的部分地區,ESG在“社會”領域的工作取得了飛速進展,盡管這一點尚有爭議。項目資金使用的重點之一是取得顯著的積極成效,比如對本地民眾的貢獻、對性別多樣性的推動、以及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質量等。
不論是這些“社會”議題還是環境議題,它們得到關注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因為項目運營管理已經超越了避免制造危害的階段,而是開始進入到產生積極社會影響的新境界。
ESG:相互關聯
ESG相關規定不斷迭代,彼此之間有很多相似或重合之處,同時也是提升透明度的主要推手。然而在很多情況下,在評估項目的具體影響時,“環境”“社會”“治理”三大因素涉及的工作都會得到相應強化。舉例來說,很多項目方會同步推進環境和社會工作,凸顯出ESG框架下各領域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互影響。
在低收入群體聚居區和市中心之間新開通電車線路,不僅能夠有效改善碳排放和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改善了聚居區民眾的健康狀況,并縮短了通勤時間,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家庭和社會和諧。那么在這個案例中,“環境”和“社會”兩個因素哪個更為重要呢?
可持續發展標準——胡蘿卜與大棒的二重奏
面對日益嚴苛的監管標準,ESG報告絕不僅僅是滿足相關要求或落實合規操作這么簡單。在ESG領域的領先優勢也能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實際動力。
具體包括:
- 更亮眼的財務業績——落實可持續發展實踐最終能夠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競爭力
- 更有效的風險管理——把ESG相關因素作為重點工作主抓主推,能夠有效降低財務和商譽風險、提振投資者信心
- 更優質的人才隊伍——落實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更容易獲得員工的忠誠度,這一點在新進職場的年輕人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 更緊密的利益相關方關系——ESG報告能夠提升透明度,進而加強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水平和信任感
- 更具韌性的企業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助于提升企業的適應性和韌性,更好應對長期發展中面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
在充分理解ESG各項原則彼此關系的基礎上,企業通過積極踐行相關規定能夠收獲實實在在的益處,最終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報告:全球趨勢
在全球范圍內,ESG報告的整體環境正在經歷更多變化。除了歐盟,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出臺有關規定,多個國家已對ESG披露做出強制性要求。
舉例來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頒布了新規,要求上市公司進一步規范、擴大氣候風險相關信息的披露。無獨有偶,加拿大要求符合條件的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必須就其氣候相關風險進行報告,但尚未對其他行業做出強制性要求。
在亞洲,中國三大證券交易所近期宣布,大型上市公司和在兩家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須進行ESG報告,新加坡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披露其可持續發展舉措。
包括澳大利亞、巴西在內的其他司法管轄區也開始根據國際可持續性標準理事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的框架制定報告標準。
歐洲新出臺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要求在歐盟經營的5萬余家企業必須就可持續發展進行報告。在歐洲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組織也必須遵守該指令,否則將面臨處罰。
回顧ESG報告的發展歷程,盡管面臨諸多復雜因素且涉及方方面面,但不斷提升這項工作的標準化水平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的普遍趨勢,并且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以及《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IFRS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等國際標準為各類組織機構高質量披露ESG影響提供了指導框架,助力他們不斷提升運營透明性和負責任水平。
回應客戶的重點關切
開展ESG報告工作能夠幫助企業主動評估其在環境和社會范圍內造成的影響。同時,企業也將從中收獲眾多益處,包括減少員工流失、增強投資者信心等。
然而,復雜且具有挑戰性的報告過程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需要組織機構明確牽頭部門、加強跨部門合作。閱讀《可持續報告常見問題》,開啟你的ESG報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