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GBCI報告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為減輕企業壓力,多國政府出臺了相關措施,包括免稅、強化員工權利和推動數字報告等。這些變革措施旨在緩解財政或行政壓力,但往往會增加企業經營的復雜性。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逐漸好轉,我們發現部分變革措施會成為常態,但許多短期適應性措施已經或即將被撤銷,這再次為企業帶來了短期復雜性。例如,在2021年和2022年GBCI排名中,居于首位的巴西,因在過去兩年內出臺而后又撤銷疫情相關法規,導致其商業復雜性達到新高。
疫情期間出臺的免稅政策被撤銷
去年,我們發現要求轄區內所有企業繳納企業稅/所得稅的司法管轄區數量有所減少。GBCI 2022顯示,這僅僅是一項短期措施。目前,強制征稅的司法管轄區比例已恢復至2020年的水平。
新西蘭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表現得尤為開明和寬容,出臺了多項企業支持措施。例如,當局允許企業分期繳稅;如果企業經營極度困難,還可免除稅費。這些措施目前仍在實施,但在未來,大概率會被取消。

在疫情高峰期,經營場所不動產稅的繳納頻率也有所下降。2021年,僅四分之一的司法管轄區要求部分或所有企業繳稅間隔不超過三個月。目前,該比例已回升至2020年的水平,即三分之一。

2021年保障員工權利的臨時措施
在新冠疫情高峰期,企業收入減少,甚至面臨破產風險,因此紛紛考慮裁員。然而,世界各地政府均認為,盡可能保持較低的失業水平至關重要。因此,多國政府推出臨時援助計劃,如英國的“休假補貼計劃”和法國的“非全時失業計劃”,以鼓勵企業繼續雇用已有員工。
部分政府援助力度更大,除援助計劃外,更是引入立法來強制企業采取行動。2021年,對員工權利的保障力度得到短期加強,僅有五分之一的司法管轄區允許企業無故解雇員工。

意大利推出的疫情緊急法令《治療意大利》(Cura Italia)生效后,即使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解雇員工也是違法的。在韓國,由于政府干預,解雇員工尤為困難。加上每周最多52小時的工作時長規定,使得韓國的商業環境更加復雜。同時,與解雇員工相關的法規在2022年仍將十分嚴格。《勞工標準法》(LSA)規定,任何擁有5名以上員工的企業在解雇員工時必須擁有正當理由,并且必須向被解雇的員工支付遣散費。
在新冠疫情高峰期,轄區內企業主動或被動向正式員工提供帶薪病假的司法管轄區比例有所增加,從2020年的89%提高到2021年的95%。今年,帶薪病假比例落回到90%,這意味著每十個司法管轄區中,就有一個司法管轄區的正式雇員在因病休假時沒有工資。
丹麥政府會為企業報銷員工的病假工資。這一舉措雖然積極,但卻會增加回籠資金時的行政負擔,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引起詐騙和后續罰款。
疫情期間,部分財政福利的優先級降低。要求企業為員工繳納養老金的司法管轄區比例從2020年的58%下降到2021年的48%,意味著這項規定暫時放寬。但隨后不久,該比例又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
靈活辦公將成為疫情后的常態
新冠疫情推動了辦公模式的重大長期轉變。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多國政府強制要求關閉辦公場所,員工不得不在家辦公。2021年,在近四分之一(23%)的司法管轄區內,企業主動或應法律要求被動將遠程辦公作為一項福利對正式員工開放;而這一比例在2020年初僅為10%。
盡管辦公場所正在或已逐漸開放,遠程辦公仍勢頭不減。當前,在31%的司法管轄區中,大多數行業將遠程辦公視為合法或標準辦公模式。員工顯然已高度適應遠程辦公,而對于企業來說,這種模式同樣高效且有益。企業發現遠程辦公有助于節省開支,且靈活的工作安排還能為企業留住員工、吸引人才。

然而,遠程辦公的興起確實對稅收產生了一些影響。在美國,如果員工工作地與企業注冊地隸屬于不同的州,則員工必須遵守工作地所在州的稅收法規。雖然有別于疫情期間或之前的規定,但鑒于遠程辦公常態化的趨勢,疫情后有關立法已獲得通過。
暫時轉向更國際化的監管
新冠疫情期間,多國政府暫時放寬了有關本土董事和實體間轉讓股份的規定。
2021年,74%的司法管轄區對企業董事是否為當地居民不作任何要求。然而2022年,該比例又落回與2020年相同的水平,僅為69%,即近三分之一的司法管轄區要求企業中至少有一名董事是當地居民。
在瑞典,由當地居民擔任企業董事將帶來明顯好處,包括推動營商簡便性。銀行身份證(BankID)是企業經營的一個重要環節,且只有擁有瑞典居民號碼的當地居民才能獲得BankID。與此同時,不論是銀行開戶、付款、登錄數字郵箱,還是接收來自當局的郵件,都離不開BankID。

2021年,曾有暫時放寬有關在實體間自由轉讓企業股份的規定。當時,僅5%的司法管轄區禁止這種做法,然而該比例在2022年又恢復至2020年的水平,有12%的司法管轄區再次限制了股份的自由轉讓。

報告數字化進程的加快與常態化
新冠疫情帶來的最后一個重大變化是加快了報告流程的數字化轉型。許多國家被迫調整數字化路線,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例如,在土耳其,為加速數字化,各部門不但沒有采用集中的流程,反而各自為營,由此給使用平臺的企業造成了困惑并增加了復雜性。沒有證據表面這些平臺能夠在短期內實現集中化。
希臘的數字化進程已經開啟,但該地區的商業復雜性不僅沒有因此降低,反而轉移到了數字領域。例如,理論上而言,線上注冊公司是可行的。然而,注冊過程必須嚴格遵守在線模板,一旦出現任何偏離模板的情況,企業代表則需親自前往公證處。據估計,僅10%的企業無需對模板做任何改動就能完成注冊。因此,盡管理論上政府已極力降低企業注冊的復雜性,但在實踐中,仍有90%的用戶無法從中獲益。
不過,我們也看到了數字化的成功案例。澤西島的數字化進程收效顯著,企業前往政府機構面對面辦事的需求減少,營商便利性得到大幅提升。
GBCI報告
歡迎您閱讀《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報告,以查看當中的排名、分析和全球議題,讓您可以在層層企業合規的復雜性之中找到增長的路徑。
如您有興趣下載和閱讀完整版報告,請瀏覽全球商業復雜性樞紐頁面。
欲了解更多您所在司法管轄區的商業復雜性驅動因素,歡迎您瀏覽我們的復雜性見解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