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GBCI 2022)對在世界各地建立和經營企業的復雜性作出了權威概述。該報告探討了影響國際企業成敗的因素,重點關注海外市場的經營情況,并簡要陳述了全球新出現的關鍵議題及77個司法管轄區的地區復雜性。
報告中的研究基于與商業復雜性相關的292個不同指標,深入洞察了全球與地方所面臨的挑戰,及其對全球營商便利性的影響。
今年的分析報告揭示了影響商業復雜性的三大全球議題,本文將聚焦首個議題: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標準對企業行為和政府立法及指導的影響。
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的興起
ESG引起了全球企業的廣泛關注。然而,盡管關注度增加,仍有約一半的司法管轄區并未強制執行ESG實踐,尤其是在歐盟以外的地區。歐盟已出臺ESG法規并下發至各成員國。尚未落實ESG法規的司法管轄區大多會由政府為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提供指導,以便為其他企業樹立范本。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一致性不高,因此很難判斷ESG的應用效果和影響力,尤其難以衡量其對商業復雜性的作用。ESG理念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普及,法國、歐盟等司法管轄區多年來一直是該領域的領軍者;而在哥倫比亞等美洲司法管轄區,則落實較慢,政府不久前才著手引入立法。
歐盟ESG法規
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
SFDR要求金融市場參與者(FMP)對其在歐盟經營或出售的投資基金進行分類。該條例于2021年3月起在歐盟生效,旨在推動信息披露。
歐盟分類法
這項新規旨在對可持續投資活動進行分類。該法規對經濟活動的環境可持續性作出界定,為企業、投資者和決策者提供參考。這不僅能幫助投資者規避“漂綠”行為,以建立氣候友好型企業,同時還可緩解市場分化,并將投資轉向應對氣候變化。
歐盟以外的國家也通過類似方法建立了本國的可持續金融框架。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已成立工作組,為國家層面的法規制定提供建議,并通過國際可持續金融平臺(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 Sustainable Finance)配合歐盟工作。澳大利亞已將制定可持續金融分類法列為2022年的優先事項。
ESG實踐和情緒的一項主要驅動力是企業、消費者和私人投資者對更合乎道德標準、更可持續的營商方式的追求,而非強制性的政府法規。
在尚未落實ESG法規的司法管轄區,利益相關方正推動企業制定有關政策。
中國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亮眼。早在《歐盟分類法》頒布之前,中國就已經制定了自己的分類標準。去年年底,我們比較了這兩種分類法的異同,希望能開發一套“通用分類法”,提高世界各地分類法的互用性,并為投資者提供便利。
環境
通常情況下,環境法規針對的是大型企業和對環境會產生負面影響的行業,如自然資源開采等。然而,當前環境要求來自各行各業、規模各異的企業,都能將可持續列入發展議程。隨著全球環境意識的提高,對企業建立“綠色”思維的期望也被提上日程。
與諸多ESG法規類似,并非所有區域都強制采用綠色法規,盡管在歐盟,大型企業和金融市場參與者都必須遵守綠色法規。在司法或國家層面,部分司法管轄區表示已率先落實環境可持續發展,而其他則表示政府才剛著手出臺法規。
在基金領域,,根西島和澤西島堪稱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佼佼者。根西島的“綠色基金倡議”針對基金發起人和有限合伙人(LP)提供了構建合法環保基金的指導。澤西島當局引入ESG相關法規,為基金和基金服務提供商降低“漂綠”風險。
私人財富和家族辦公室服務越來越注重環保實踐。在過去的一年里,70%司法管轄區的客戶加大了對環境友好型項目的投資。

印度尼西亞的ESG法規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和受印度尼西亞金融服務管理局(OJK)監管的企業提交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對于剛剛開啟ESG進程的企業來說,這類要求會增加商業復雜性。
部分政府也還處于ESG實踐的早期階段,許多政府于不久前才通過環保計劃和指導方針。例如,哥倫比亞于2021年12月推出了關于建立動物保護區與森林的法律;土耳其政府于2021年9月出臺包裝回收法。
在全球范圍內,環境法規落實速度較慢。在會計和稅收方面,政府不太愿意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稅收,因為這類稅收對政府收入的影響較小。因此,政府往往優先處理其他類型的稅收。
如果在環境法規與報告方面未能與國際接軌,那么從事跨國業務的企業將需要承擔額外的司法管轄區層面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工作量,從而增加商業復雜性和難度。
社會
透過各國的可持續發展計劃,可以看出旨在支持并保障員工權益的社會責任法規的全球關注度越來越高。
與前幾年相比,法律要求企業必須提供的員工福利類型有所增加。例如,醫療保險(58%)、兒童保育援助(31%)和住房公積金/社保福利(27%)有望在2022年寫入法律。
要求企業提交平等性報告及信息的司法管轄區比例增加,從2020年的9%上升到2022年的26%,報告內容涵蓋性別收入差距、殘疾員工狀況等。
要求企業向政府當局提交員工人口統計報告的司法管轄區也逐年遞增,從2020年的28%上升到2022年的47%。在提交頻率方面,半數司法管轄區 (51%) 表示,員工人口統計報告至少每三個月提交一次,而 36%的司法管轄區則表示性別收入差距報告提交頻率亦是如此。

針對法定員工報告和數據收集的上升趨勢,TMF Group薪酬管理與人力資源專家Adele Ewing和Gary Wright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隨著這些報告的重要性和相關性不斷提高,司法管轄區的商業復雜性也在增加。
與ESG類似,在社會領域,有些司法管轄區已“先人一步”。例如,法國強制要求企業出具基于多樣性、殘疾員工狀況和性別收入差距的報告。員工數量超過20人的企業須提交殘疾員工報告;員工數量超過50人的企業則須提交性別收入差距報告(在葡萄牙亦是如此)。
克羅地亞為企業設定了殘疾員工指標。未遵守規定的企業有義務就其為滿足配額要求本須雇用的每一位殘疾員工按最低工資的30%計算并支付月費。
其他司法管轄區也于近期通過了就業法規,旨在解決多樣性和包容性問題。哥倫比亞政府于2021年12月推出了國內首部就業法,規定企業在雇用年輕員工或女性員工時可獲得獎勵。
企業治理
ESG的最后一個要素是企業治理。提高企業責任感和透明度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大型企業,甚至包括國有企業。
在向中央登記機構提供最終實益擁有人(UBO)和/或重要控制人(PSC)信息的情況下,要求在企業注冊地保存這些信息的司法管轄區比例增加,從2020年的48%上升至2022年的55%。也有越來越多的司法管轄區要求向公眾開放最終實益擁有人(UBO)/重要控制人(PSC)信息,比例從2020年的24%上升至2022年的29%。
此外,在最受私人財富和家族辦公室(PWFO)歡迎的司法管轄區中,有四分之三(74%)要求持有私人財富的個人向相關部門披露其身份。提高投資者透明度是一種全球趨勢,但對于部分投資者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隱私至關重要。對于南美洲的富人來說,在庫拉索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司法管轄區投資有助于保護自身資產和安全。因為一旦露富,就會面臨被南美洲當地的犯罪分子和黑惡勢力侵占財產的風險。


由于對企業透明度以及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的關注度提升,四分之三(76%)的司法管轄區表示,特殊目的實體(SPV)的董事需為企業義務承擔個人法律責任。
今年的研究表明,對上市公司的透明度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例如,自2020年起,在菲律賓公開上市的企業須提交企業治理手冊。內容包括企業治理責任、信息披露與透明度、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股東關系以及對利益相關方的義務。
在巴西,企業越來越關注良好實踐和透明度:
歐洲已經并將持續出臺檢舉、反腐敗、善治等法規。不僅此類法規有所增加,外部客戶和投資者對其透明度的期望亦呈上升趨勢。
ESG將如何影響復雜性?
目前,探討ESG的關注度提升會對企業產生怎樣的影響還為時過早。然而,ESG的報告要求會增加商業復雜性。企業將不得不對相關數據進行監測,例如碳足跡、員工人口統計數據、投資對象及合作伙伴等。
然而,如果能效仿歐盟,在全球范圍內統一ESG實踐,那么ESG報告將成為標準化流程,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復雜性。
由于消費者、投資者和企業普遍希望落實ESG實踐,全球范圍內可能會興起一場文化變革。在全球范圍內統一ESG后,它對商業復雜性的影響將變得微乎其微,因為所有司法管轄區將具備類似的經驗。
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
《2022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GBCI 2022)對在世界各地建立和經營企業的復雜性作出了權威概述。該報告探討了影響國際企業成敗的因素,重點關注海外市場的經營情況,并簡要陳述了全球新出現的關鍵議題及77個司法管轄區的地區復雜性。
即刻探索CBCI排名、分析和全球議題,在復雜的環境中為您的企業合規之路保駕護航,助您實現非凡增長。
請訪問全球商業復雜性樞紐,下載并閱讀完整報告。
欲了解更多您所在司法管轄區的商業復雜性驅動因素,歡迎瀏覽我們的復雜性見解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