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亞洲區域價值鏈:RCEP為企業跨國投資帶來多重利好

歷經八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終于落實,對中國企業而言,這份協定的簽署對它們的跨國投資之路帶來多重利好。盡管如此,中國企業要在RCEP成員國拓展業務或投資,仍需要面對一道主要的關卡——地方合規復雜性。

去年11月15日,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盟十國正式簽署RCEP,全球最大自貿區宣告誕生。15個成員國承諾相互實施關稅減讓、開放市場準入、取消貿易壁壘、簡化海關通關程序等,釋放了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的強烈信號。

作為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共贏的經濟伙伴關系合作框架,RCEP充分發揮區域內經貿規則“整合器”作用,是對多個“10+1”投資協定的全面提升。更廣泛的市場開放和更高的投資自由度有望釋放前所未有的跨國投資機遇,為區域內外投資者創造更加穩定、開放、透明和便利的投資環境。

RCEP的簽署意味著亞洲區域價值鏈產業鏈加速重構,無論是中國企業在東盟等市場開展新一輪投資擴張,還是其他成員國乃至全球企業進軍中國,都必將受到其深刻影響。在此大背景下,深入把握RCEP中深化跨國投資開放的相關協定,了解跨國企業在設立、運營過程中需面對的種種復雜因素,成為每一家有志于重新思考在亞太戰略布局的企業的“必修課”。

RCEP解讀:更高水平的相互開放促進區域投資繁榮

RCEP對標國際高水平自貿規則,內容主要涵蓋四大方面:貨物貿易方面,區域內90%以上貨物貿易最終將實現零關稅;服務貿易方面,相關承諾顯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貿協定水平;投資方面,15個成員國均采用負面清單方式,對包括制造業在內的5個非服務業領域投資做出市場開放承諾;人員移動方面,明確約定開展各種投資貿易活動的多類人員可享受居留和簽證便利。協定實施后,將進一步降低RCEP區域內的貿易成本,對區域各國貿易投資增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投資是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為在長期內創造更多投資機遇,RCEP大力推進區域投資自由化,同時約定了投資保護、投資促進和投資便利化等方面的相關措施。具體而言,RCEP特設“投資”專章,包含公平公正待遇、征收、外匯轉移、損失補償等投資保護條款,以及爭端預防和外商投訴的協調解決等投資便利化條款。同時,其他章節關于知識產權保護、中小企業發展等的協定,也有助于激發投資增長潛力。

RCEP覆蓋了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指出:2019年,RCEP成員國吸引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外國直接投資(FDI) 。有預測顯示,RCEP實施后,吸引FDI流入額將占全球總額的38.3%,對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和價值鏈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從中國角度而言,RCEP其他成員均是中國的重要經貿伙伴。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與其他RCEP成員貿易總額達10550億美元,約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來自RCEP成員的實際投資占中國實際吸引外資總額比重超過10%。RCEP簽署后,“含金量”顯著提升的中國自貿區網絡,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外國企業“走進來”至關重要的平臺。

趨勢預測:投資便利化加速區域內產業轉移 

RCEP中既有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強國中國和日本,也包括一些極具增長潛力的新興市場國家,發展的不平衡帶來了資源、商品、服務、人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在區域內進一步流動的強大動力。RCEP順勢而為,通過一系列協定改善市場準入、降低貿易壁壘,大大提升了該區域的投資魅力和運營價值。

以中國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的雙向投資為例:中國首次與世界前十經濟體之一——日本建立自貿關系,是此次RCEP簽署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在中日產業強互補的大前提下,中日之間進一步開放市場準入以及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激勵日企對華投資,為中國汽車電子、汽車零部件等產業升級帶來長期利好。而對于經貿合作基礎本就深厚的中國-東盟而言,機遇則更加明朗:中國的資本、技術優勢于東盟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相結合,將促進中國紡織服裝、消費電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特別是中國在東盟國家建立境外產業園會進一步提速。

合規挑戰:各種本地細微和復雜因素仍然存在

RCEP針對區域內投資全方位保駕護航,為有志于區域擴張的中國及全球企業帶來了巨大機遇。但企業在矚目于“乘風破浪會有時”的美好愿景時,也需看到跨國投資并非總是能“直掛云帆濟滄海”——盡管RCEP帶動成員國向外商投資進一步開放大門,但各地在法律法規仍然存在細微和復雜的本地因素,由此帶來的合規挑戰堪稱是跨境投資需越過的“第一道關卡”。

合規是決定國際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對于有意進軍RCEP區域的投資者而言,他們所面臨的情況則更為復雜:RCEP 15國在監管、稅務、政治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企業創辦運營、注冊資產和融資、企業納稅、跨境貿易結算等方面的規定各不相同。根據TMF Group去年 6月發布的《2020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報告,“十大商業環境最復雜的司法管轄區”中就有三個RCEP伙伴國: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分別位列第一、第六、第九名。

在印尼,企業注冊成立需與30個以上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在中國大陸,稅率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在馬來西亞,不斷變化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格局對日常的商業運作影響極大。當前,疫情危機和國際形勢驅使各地不斷推出新規,對企業的應變能力也提出了更嚴峻的考驗。TMF馬來西亞辦事處董事總經理Sharon Yam表示:“在馬來西亞的投資者必須能夠全盤評估其不斷變化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格局,因為這里的法律對日常的商業運作影響極大。”

TMF Group對策:駕馭合規環境助力企業成功出海

TMF Group認為,復雜的商業環境并非處在投資的對立面,而是企業必須加以管理的因素。只要對當地情況足夠了解,優秀的企業可在任何地區蓬勃發展。有意進行海外拓展的企業,應尋找專業的法律和商業服務機構,監控并分散風險,把握國際發展機遇。

作為全球領先的高價值商業服務提供商和國際拓展專家,TMF Group在多數RCEP伙伴國家都有布局,在中國及亞太區積累了豐富的本地知識和全面的實踐能力。無論是謀求在該區域深化布局的中國企業,還是意圖抓住RCEP利好將業務擴張至中國及更多成員國的全球企業,皆可通過TMF Group的全球實體管理服務,降低企業進入當地市場的復雜性。

TMF Group的跨境實體管理服務能為企業解決所有零散、低效和煩惱,為您提供一致的全球解決方案。從企業注冊到特殊目的公司(SPV)管理或委任外部董事,我們的專家都能為您提供一系列的實體管理解決方案,協助您減輕風險,保持合規,讓您能專注于實現業務目標。好風頻借力,揚帆正當時。在RCEP為該地區吸引更多優秀市場主體和要素資源的進程中,TMF Group愿憑自身優秀的全球實體管理專家隊伍和廣泛的本土經驗,幫助客戶在該區域快速立足,安全、有效地敲開這一全球最具吸引力市場的大門。

欲了解更多資訊,歡迎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