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改革引中概股回歸潮,如何把握港股與A股的發展機遇?

2020年7月16日,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國際成功回歸科創板上市,首日漲幅逾200%。這支保留紅籌架構上市的中概股,跑出了科創板IPO的新速度,19天過會,29天獲準注冊,45天正式上市,無疑為意欲回歸的境外上市中概股打了漂亮的第一槍。

6月京東、網易緊隨阿里巴巴,分別掛牌港交所,完成在港二次上市。百度、拼多多、攜程、中通快遞等多家中概股也相繼傳出擬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Wind數據顯示,目前美股擁有200多家中概股,潛在可能回歸的中概股有23只。

中概股競相回歸并非空穴來風。今年以來,部分中概股遭遇信任危機,接連被做空。隨著《海外控股公司問責法案》通過,未能及時滿足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檢查要求的中概股面臨摘牌風險。信任危機和更加嚴苛的投資環境讓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開始考慮回歸A股或者港股,尋求更加安全的資本市場。

港股、A股和私有化的抉擇

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的上市規則、發行機制、上市流程不斷優化,對中概股來說均充滿了吸引力。

阿里巴巴成為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制度的改革以香港作為第二上市渠道形式在港股上市的WVR(同股不同權)企業,一度引起關注。企業選擇二次上市的一個顯性需求是融資。與港股、A股的同類型企業相比,美股上市企業的市盈率相對較低,二次上市有利于市場對企業進行價值重估,從而獲得較高估值。

選擇在港二次上市的企業,在完成公司架構重組、財務報表轉換和審計等準備工作后,最快三個月就可以回歸港股上市。但回歸之路并非沒有門檻,中概股需同時滿足所在行業為創新產業、在英美等監管健全市場連續兩年和市值或營收方面的相關規定。

回歸A股也是中概股的選擇之一。科創板作為承擔國家戰略的資本市場創新平臺,專為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及紅籌企業開設了專用通道。監管部門同時在分拆上市改革、科創板和創業板改革等方面做出相應調整和優化,為中概股回歸提供了支撐。需要說明的是,若要回歸A股主板,還需拆除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

對于暫時不滿足港股或A股上市條件的企業,私有化或將成為緩沖方式,擇日再另謀資本獲得途徑。360、瀾起科技、世紀華通等選擇私有化之后在A股重新上市,市值均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從私有化到再度上市需要較高的時間成本,有業內人士指出中概股公司從私有化退市到國內上市需要至少三年時間,有融資和現金流問題的公司很可能難以承擔。

中概股啟程回家前要充分做好合規準備

回歸港股或A股之前,公司首先要審視自身的上市資格,針對自身的行業、融資規模、監管要求和上市意愿選擇適宜的上市交易所,做好相關規劃和準備。

若要回歸A股,需要按要求準備充足和合規的文檔和申報材料。在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還要按規則披露和上報境外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信息,面對會計準則差異還需按照要求制備差異調節信息以備審計,必要情況下還需要面臨架構調整以適應證監會的要求。選擇如TMF Group這樣的整合服務商,能夠幫助企業充分做好準備,加速回歸進程。

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必須要遵守交易所的規則,包括監管和公司治理規定。例如,香港上市的企業須依規聘請企業秘書對合規事務進行治理,然而很多公司在上市前并未有適宜的人選去承擔該角色,選擇第三方機構承擔企業秘書角色能迅速滿足上市合規要求。此外,企業還需要考慮高管信托信托、員工股權激勵安排。

TMF Group的專家可以確保您的公司滿足香港和中國大陸的雇員法令、公司法和上市規則等相關要求,加快上市進程。我們全方位的全球實體管理服務能在全球范圍內為您提供靈活、一致的服務,協助您化繁為簡,在每個司法管轄區簡單、透明地實現合規。

我們的本地專家團隊可以為企業進行全球合規狀況檢查,評估您在每個市場的合規狀況,替您識別并解決特定司法管轄區的挑戰。另外,我們緊密追蹤監管的最新動態,包括超國家的監管方案,以及無數具有法律效力的本地法規,確保不會出現意外。隨著資本市場改革加速推進,預計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選擇回歸A股和港股。TMF Group將憑借其經驗、知識和專業能力,幫助中概股“回家”,把握新時代下的新機遇。

欲了解更多關于我們的全球實體管理服務,歡迎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