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陰影籠罩,投資法國農業食品行業應如何避免“踩雷”?

如果說英國脫歐意味著倫敦失去了國際金融公司經由其通往歐盟市場的“護照通行權”(passporting rights),那么要遷移的不僅是英國企業,當初計劃在倫敦開展業務的亞洲公司和中國企業也可能會考慮遷移。英國脫歐或為法國打開迎接新歐洲業者的大門。

當英國議員們9月3日結束夏季休會回到威斯敏斯特宮時,迎接他們的是決定英國政府命運以及“脫歐”前景的“最后攤牌”。受“硬脫歐”風險加劇影響,英國經濟正遭遇重創。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年7月,英國經濟出現了自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萎縮。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歐洲,因英國脫歐而受惠的國家之中,法國明顯更勝一籌。總統馬克龍一直專注于降低企業稅負、放寬勞工條例并推行影響深遠的“選擇法國”舉措以吸引投資。從2016年起法國的投資項目增長了16%,包括研究設備投入、廠房建設與擴展。

如果說英國脫歐意味著倫敦失去了國際金融公司經由其通往歐盟市場的“護照通行權”(passporting rights),那么要遷移的不僅是英國企業,當初計劃在倫敦開展業務的亞洲公司和中國企業也可能會考慮遷移。英國脫歐或為法國打開迎接新歐洲業者的大門。

歐洲的農業大國

法國是歐洲第一農業生產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目前法國農業現代化程度很高,農產品不僅能夠滿足本國的需求,而且還能大量出口,其農業產值占歐盟農業產值的22%,農產品出口量長期穩居歐洲首位。

在眾多農作物中,葡萄是法國十分重要的經濟作物。法國被譽為世界葡萄酒的中心,也是中國葡萄酒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國。法國葡萄酒與烈性酒出口商聯合會(FEVS)公布,2018年法國葡萄酒和烈酒出口規模首次突破130億歐元(約147億美元)。

這里的葡萄酒莊一直是全球各國投資者追逐的目標。

今年3月20日,中國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商張裕宣布控股法國AdViniSA旗下的拉頌酒莊。近年來,張裕在海外業務板塊不斷擴張,拉頌酒莊是繼法國富朗多、蜜合花酒莊之后張裕在法國控股并購的第三個酒莊。

張裕的擴張底氣來自于海外葡萄酒不俗的銷售表現。解讀張裕公司2018年年報,我們可以發現,公司全年實現營收51億元,同比增長4.25%。張裕收購的海外酒莊表現尤其亮眼,不僅全部實現盈利,去年海外進口葡萄酒銷售額高達6.55億元,較2017年增長接近50%。

其實除了張裕,中資企業海外酒莊收購從90年代末便開始了。從2008年開始,隨著市場對進口酒的瘋狂追逐,各類投資者介入得越來越多,掀起了中國企業收購海外酒莊的熱潮。香港商人郭炎自1997年在波爾多購入歐碧頌酒莊后,近十年來他先后收購了7家波爾多酒莊。繼夢隴酒莊之后,趙薇今年在波爾多收購了她的第四家酒莊。甚至馬云也出手購買了三個酒莊。迄今,中國資本在波爾多地區收購的酒莊共有150多個。

是否了解當地文化是決定并購交易成敗的關鍵

面對中國買家的“來勢洶洶”,不少法國人心生擔憂,“這塊地盤不再是我們的鄉土了”。

一般來說,在海外并購交易中凡是涉及到農業用地,不管是糧食作物的種植還是畜牧業需要的牧場,只要是涉及到土地交易的問題,就會遭受被投資地區政府和民間的阻力。去年2月,出于對中國公司購買法國土地的憂慮,馬克龍總統聲稱,將采取措施阻止外國投資者活躍于“戰略投資領域”,即法國農業用地。

根據TMF Group近期發布的2019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報告,法國的商業復雜性指數在76個司法管轄區中排名第12位,屬于營商環境比較復雜的地區。而在境外投資中,農業在每個國家都是比較敏感的行業,所以投資法國農業的復雜性會更高。

投資法國的復雜性同樣體現在相近的食品領域。光明食品一直是中資企業國際化的先行者,它先后收購了澳大利亞新萊特、英國維他麥等國際品牌,擁有豐富的海外運作經驗。即便如此,在2011年并購法國酸奶制造商Yoplait時,光明食品還是折戟沙場。

優諾是法國老牌酸奶制造商,全球市場份額僅次于法國達能。2010年,諾優股權出售消息一經公布,通用磨坊、雀巢等全球食品巨頭紛紛參與競購。雖然光明食品開展一系列公關活動為并購造勢,最終,通用磨坊卻以低于光明食品的報價,將優諾收入囊中。

縱觀此次并購事件,光明食品收購失敗原因有跡可循。

首先,因其不熟悉歐洲市場環境,光明食品的并購方案對賣家缺乏吸引力。在法國,價格并不是決定交易成功的唯一要素,被收購方還要考慮未來的發展規劃和員工安排。其次,光明食品忽視專業服務機構的作用。與聘請摩根士丹利、羅斯柴爾德和德意志銀行等頂級國際投行團隊的競爭者相比,光明食品團隊準備明顯不足,缺乏專業化運作能力。最后,光明食品的國資背景在歐洲屢遭質疑,歐洲對這類企業的投資審批也較為嚴格。光明食品在輿論上的準備也不夠充分,缺乏化解政治風險的經驗。

利用專業化服務,優化并購交易

中資企業若想要立足歐洲,必須首先適應海外投資監管審查模式,了解不同國家商業運營模式和法律制度。尊重所在國的商業和人文環境,才能提高交易和運營成功的機會。

例如,歐洲有著強大的工會和良好的社區治理體系,勞工保護體系完善,中資企業往往忽略這些問題。中資企業在歐洲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融入當地社區并與工會溝通和協調關系。

一些投資服務機構能夠為中資企業海外投資和運營起到“潤滑”作用。尤其是協助中資企業處理好與工會的關系。它們能夠幫助企業理解和把握歐洲的社會慣例,了解更多雇員的法律權利和責任,更好地處理與雇員的關系。

例如,在海外并購整合中容易產生的“負面協同效應”,包括重要人才離職、銷售減少、系統不兼容、生產力下降、權利斗爭和文化摩擦等。如果在交易結束時,收購方能制定整合計劃,就可以控制成本,并為隨時可能出現的未知挑戰做好準備。

對于想要以法國為起點進行區域拓展的中資企業,要充分遵守當地的文化和法律法規,選擇與當地專業可靠的合作伙伴攜手未嘗不是明智之舉,這樣可以避免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TMF Group 作為領先的全球高價值商業服務提供商和國際拓展專家,在全球80多個司法管轄區有7,800多名本地專家為中國企業海外拓展提供支持。從公司設立人力資源和薪酬管理,再到會計管理和企業稅務管理,TMF Group提供一站式服務,幫助客戶提高效率,專注核心業務發展。如果中國企業在歐洲跨區域投資海外市場,客戶只需與TMF Group一家合作伙伴聯絡,即可借助其全球化布局協同處理多個地區事務,大幅降低溝通和管理成本,同時實現全球化業務管理操作模式。

歡迎下載TMF Group《國家/地區概況》了解法國營商環境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