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埃斯頓宣布完成對德國百年焊接機器人巨頭Cloos的收購,交易價格為1.96億歐元。
Cloos在中厚板焊接領域是世界“隱形冠軍”,在傳感器、定位器、安全技術領域等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技術驅動下,Cloos在軌道交通、工程機械、船舶等領域的集成都屬世界領先。
本次收購對埃斯頓來說,無疑是焊接技術的再次提升。而Cloos只是德國高端制造業的一個縮影。
“德國制造”并非天生高貴
100多年前,“德國制造”曾一度是“假冒”和“偽劣品”的代名詞。
19世紀3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接近尾聲時,德國卻依然是一個農業國家。由于缺乏先天技術與人才積累,德國在制造業上乏善可陳,開始采取模仿英國的方式。
在大量合法或非法渠道獲得的經濟情報支撐下,德國開始仿造英國產品,再用英國制造的標簽銷往世界。例如,德國索林根地區以低劣材質和粗糙技術生產出冒牌的英國知名廚具品牌“謝菲爾德”,雖然鋒利和堅硬都不能與原版相比,但卻因為價格低廉而極大地影響了正品的銷路。
深受來自德國工業仿制品侵害的英國廠商推動議會,于1887年通過了《商品法案》, 用“德國制造”的標簽來標識來自德國的便宜復制品。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德國工業非但沒有因此停止腳步,反而顯示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勢頭。究其原因,一是當時德國對內實行貿易保護,堅決保護本國市場;二是德國在模仿英國經驗的同時,并根據市場反饋不斷改良,講究專門按照客戶的需求進行生產,無論是完整的設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是機械制造都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德國還加強了對軍工部門的投資以構建超越消費制造業的工業基礎,由此推動基礎研究和工程科學迅速發展。
從1887年開始至今,“德國制造”歷經130余年,誕生了如西門子、博世、大眾、戴姆勒、寶馬等大型高端工業制造企業,還有千萬家小而強的 “隱形冠軍”企業。據統計,全球共有2734家“隱形冠軍”,其中德國擁有1307家,占總數的47%。
中資赴德投資機遇與挑戰并存
根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發布的《2018外國企業在德國投資報告》顯示,中國成為在德國投資數量第三大國,項目數量共有188個。其中有38%的中資企業投資于德國機械制造與設備、汽車領域、電子與半導體等優勢領域,30%的中資企業已在在德國當地設立研發中心,包括中興通訊、中國中車、三一重工、徐工集團、濰柴動力等。
德國極具優勢的投資和研發環境讓中資企業欣賞不已。首先,德國具有高水平的核心科研能力,特別是在汽車制造、工業機器人、機械設備等領域,有助于中資企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其次,德國擁有眾多高素質研發人才。除了研究類大學和應用技術大學,德國還有各種學會、基金會等科研機構。各種科研主體協同發展,為德國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的研發人才。此外,德國的產業集群布局合理,利于企業規模化發展。德國在汽車、機械制造、化工、醫藥等領域形成多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且均衡分布在德國各地,有效降低了土地租金。
盡管如此,中資企業投資德國仍存在不確定性。
2018年底,德國基于外資收購德企的情況對《對外貿易條例》做了修訂。按照修訂后的法律,非歐盟國家投資者對擁有“關鍵技術”的德國企業的參股份額達到10%,德國政府便有權審查,而此前這一比例是25%。在當地,需要接受審查的企業涉及國防、能源、水務等行業。
這讓中資企業在德國投資的不確定性增加。受此影響,2019年以來,中資對德投資并購的熱情驟減。上述報告也顯示,中資企業的投資數量與前一年(218個)相比減少了14%。
不過,仍有一些成功案例。除了埃斯頓收購Cloos外,今年5月,復星國際宣布完成收購全球領先的柔性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提供商FFT;6月,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宣布對其德國電池生產工廠的增資計劃,將原定投資2.4億歐元增加至不超過18億歐元,有望成為世界最大電池工廠。
投資并購不是終點,整合是關鍵
中資企業在德國完成投資和并購并不代表一切已完美結束,如何與當地團隊融合才是關鍵。
在人力資源資源管理方面,中資企業不能忽視工會及勞工組織的“重要”作用。2012年初,三一重工聯合中信產業基金,共同出資3.6億歐元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100%股權。然而宣布收購消息的當天,數百名德國普茨邁斯特工人因擔心會失去工作機會而舉行抗議活動。十五天后,普茨邁斯特上海的約500名員工前往上海市松江政府抗議,為本來順利的交易添上“陰影”。德國等西方國家的工會十分強勢,他們代表勞動者利益,在企業中有獨立地位,特別是在企業事務方面獨立發言的權利較大。
另一方面,文化和語言差異也會產生各種阻礙。如果不具備足夠的跨文化意識,在德國開展業務將面臨不小的風險。比如,由于德國等級制度分明,大量的程序和政策往往會拖慢辦事進度,因此耐心平和對商務談判能否成功至關重要。
在會計和稅務方面,德國的稅務體制相當復雜。根據TMF Group發布的2019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報告,德國因其復雜的會計和稅務法規,排在最復雜司法管轄區的第7位。德國公司每年需耗時207個小時去處理九種稅款,僅僅社會保障繳款一項就需花費134個小時,繳納企業所得稅及增值稅也十分耗時。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國營運的公司一共需要繳納 14種不同的稅款。
在企業注冊與合規方面,盡管德國的全球地位和現代化程度很高,但創辦企業的簡易度則被世界銀行列為全球第106位,主要是因為在德國設立公司必須遵循多項當地程序,包括聯絡當地的工商業行會、商業注冊辦公室、商業和行業標準辦公室以及相關行業的專業協會。
作為全球領先的高價值商業服務提供商和國際拓展專家,TMF Group在幫助中國企業拓展德國市場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包括企業秘書、人力資源與薪酬管理、會計與稅務合規在內的一站式服務,有效幫助中資企業避開雷區。如中國企業計劃在德國設立企業或投資,只需與TMF Group一家合作伙伴聯絡,即可借助其全球化布局協同處理多個地區事務,大幅降低溝通和管理成本,同時實現全球化業務管理操作模式。
欲了解更多有關德國營商環境的資訊,您可免費下載TMF Group《國家/地區概況》。若您對中國企業在海外營運有任何疑問,也歡迎與TMF Group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