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0億歐元核電大國轉身,法國可再生能源行業機遇浮出水面

由于法國計劃大幅降低核電比例,50%的電力供應將來自核電以外的其他能源。因此,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法國“能源過渡”大約需要5900億歐元的投資。

半年前,由美國HBO和英國天空電視臺(Sky)聯合制作的5集迷你劇《切爾諾貝利》(Chernobyl)席卷全球,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好評。這部制作精良的迷你劇讓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稱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再次回歸大眾的視野,并引發人們對核電站安全的思考。

實際上,這一思考在一些核電大國已進行了多年。

但對于世界第二大核能生產國——法國而言,能源轉型就稍顯艱難。法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僅次于美國,IAEA數據顯示,法國現有58座運營核反應堆,國內用電量71.6%來自核電。盡管可再生能源正逐步發展,但進展緩慢。

法國能源要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法蘭西——建立在核反應堆上的國家

法國的核能應用始于上世紀60年代。

1962年,法國電力公司(EDF)的第一座商用反應堆投入運行,之后EDF一直較為重視核電的發展。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核電在法國總發電量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法國電力主要還是依賴國外進口的原油來發電。

到1973年,核電在法國的總發電量中所占比例只有8%,燃油發電占43%,水電占32%,但這一年發生的中東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最終徹底改變了這種格局。

油價的飛漲推高了燃油發電成本,使得原本被認為比較昂貴的核電也開始具有一定的經濟性,再加上法國國內其它能源資源非常有限,但鈾礦卻相對豐富,所以法國政府最終決定全面轉向核電。

1974年3月6日,時任法國總理的皮埃爾·梅斯梅爾(Pierre Messmer)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了一項宏大的核電發展計劃(該計劃日后被稱為“梅斯梅爾計劃”,Messmer Plan),直接推動了13座1000MW核電站在兩年內相繼開工,到2000年這個數字達到驚人的170座。通過梅斯梅爾計劃,法國徹底改變了自己的電力結構,一躍成為全球核電大國和核電技術強國。

法國核能設施分布(來源:EDF,CEA)

法國核能設施分布(來源:EDF,CEA)

核電大國轉身

然而,40年來過度倚重核電,也讓核能成為法國“甜蜜的負荷”,昂貴的運維及新建成本幾乎要拖垮國營電力公司EDF。為了分散能源來源,同時呼應全球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訴求,法國也開始走上減少核電、增加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轉型之路。

2015年,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頒布了《綠色增長能源轉型法案》,提出在2025年要將核電占法國能源結構的比重從目前的超70%降至50%。同時,擴大可再生能源占比,2020年提升至23%,2030年進一步提升至32%。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法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對專注于大中型可再生能源設備研發制造的企業提供補貼,助力其研發和產品推廣,同時對安裝或購置可再生能源新設備的用戶提供優惠貸款等。

另外,針對具體的可再生能源產業,法國政府也出臺了對應優惠政策。例如為支持風電行業發展,法國政府建立了有效的風電價格和稅收政策,以保證風電項目承建商的投資收益,并提高相關風電設備生產商的盈利能力。

法國能源轉型所需的投資十分巨大。

法國電力聯合會此前曾發布報告指出,由于法國計劃大幅降低核電比例,50%的電力供應將來自核電以外的其他能源。因此,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法國“能源過渡”大約需要5900億歐元的投資。

法國風場:中企練兵地

近年來,中國以巨大的電力市場需求、雄厚的裝備制造業基礎以及綠色發展的國家戰略引導,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已初步掌握了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設計和生產技術,絕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均可在中國設計、生產,并建立了相應的標準化體系,生產成本大幅下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全產業鏈生產制造基地之一。

到2016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量和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在成為中國能源重要來源的同時,也在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根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報告《China 2017 Review: World’s Second-Biggest Economy Continues to Drive Global Trends in Energy Investment》,2017年中國依舊是世界范圍內建設并資助清潔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科技的主導力量,且“中國正準備引領這一新能源世界”。報告稱,2017年中國企業投資的海外大型清潔能源項目總額超過440億美元,數量也遠超上一年。

法國市場巨大的機遇不斷吸引中資

早在2011年6月,中廣核集團就已經在巴黎掛牌成立工程公司法國分公司,以作為其在歐洲拓展業務的平臺。此后,2013年4月,由法國分公司總承包的2兆瓦屋頂太陽能項目的首個電站成功并網發電,該電站位于位于法國中南部RIGNAC市,掀開了中廣核法國分公司開辟歐洲新能源市場的序幕。

2014年,為進一步布局歐洲新能源市場,中廣核率先在法國設立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歐洲”),該公司主要從事歐洲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并購、開發建設,運維以及資產管理等業務。

一年后,2015年2月,中廣核歐洲中標法國Fujin陸上風電項目。同年11月,中廣核歐洲與法國INOVIA CONCEPT DEVELOPMENT(ICD)公司在巴黎簽署太陽能項目開發合作協議,標志著中廣核歐洲公司邁出了進軍法國太陽能產業領域的第一步,成為首家進軍法國太陽能市場的中國央企。2018年8月,中廣核歐洲中標法國Blue Berry地面太陽能電站項目,該項目的成功中標也使中廣核成為在法國唯一中標大型地面太陽能電站的中國企業。

除了中廣核這樣的國企,國內民營企業也積極布局法國可再生能源市場。

2016年,國內風電整機廠商遠景能源為拓展歐洲業務,斥資8563萬美元收購了法國Velocita énergies公司,后者成立于2011年,主要在法國境內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風電項目,擁有25名員工。

今年4月,遠景能源拿下法國勃艮第地區Entre-Tille-et-Venelle 40MW陸上風電項目。

此外,眾多國內企業也與法國可再生能源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日后進軍法國乃至歐洲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公司在法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布

中國公司在法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布

法國的投資風險

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法國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4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17位。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法國在190個國家和地區中營商便利度排名第32位。

高度開放的市場、健全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高素質的勞動力等,都使法國具有較強的對外資的吸引力。

然而,根據TMF Group發布的2019年《全球商業復雜性指數》報告,法國的商業復雜性指數排名全球第12位,投資、經商復雜程度較高。

中國公司若要擴展業務,獲得信貸是最重要的其中一環,這是非常棘手的事情。法國擁有穩健和現代的金融系統,但在取得信貸的容易度方面,卻排在全球第90名,突顯出企業與銀行接觸時,獲得當地專家協助的重要性。

更關鍵的是,由于法國銀行采納KYC相關行政程序(包括反洗黑錢和反恐融資條例),公司要在法國開設銀行戶口無疑是個挑戰。

這種情形下,獲得專業機構的協助變得尤為重要。

TMF Group 作為領先的全球高價值商業服務提供商和國際拓展專家,在全球80多個司法管轄區有7,800多名本地專家為中國企業海外拓展提供支持。TMF Group為企業提供包括企業秘書人力資源和薪酬管理會計和稅務合規基金資本市場和信托服務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幫助客戶提高效率,專注核心業務發展。如果中國企業計劃在法國設立企業或投資,您只需與TMF Group一家合作伙伴聯絡,即可借助其全球化布局協同處理多個地區事務,大幅降低溝通和管理成本,同時實現全球化業務管理操作模式。

欲進一步了解更多資訊,請與我們的專家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