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稅改已在2017年12月塵埃落定。這是美國稅務系統超過30年以來,被修訂得最徹底的一次。如今,市場終于有時間去分析其中的影響。
從表面上來看,美國的企業稅將從35%降至21%,而海外凈利的稅率更低,這對在美國營商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個福音。確實,這也的確符合美國當今政府所主張的“美國優先”態度。
然而,一如既往的是,事情并沒有那么直截了當。我們從客戶和咨詢領域的伙伴口中得知,目前市場熱議的三個話題,分別是:稅法簡化與聯邦基本稅率下調、外國凈利遣返、以及轉變為領土制的稅務系統。讓我們依序了解這些話題并探索它們將如何影響美國企業。
稅款減少并不等于總凈利增加
一直以來,美國的稅法都很復雜。因此,即使基本稅率調降,這也并非大家所想象般的簡單明了。在企業稅企于35%的這些年來,企業一直都受惠于各種不同的扣稅優惠。如今,稅法簡化也意味著許多優惠將會消失。我們不能輕易地就說“稅款減少了”,這是不正確的。雖然有些企業最后是繳納更少的稅款,但也有些企業因為無法享有以往的扣稅優惠,對它們的整體影響始終有欠正面。
自古以來,有贏家就有輸家。有些企業已經開始支付更多的薪金、津貼,而有些公司則需要為凈營運虧損和抵后進行減記。許多企業開始尋求稅務咨詢,并致力于自我定位,讓自己處于潛在有利的最佳位置。同時,他們也想知道,一旦利好實現后,該如何處理這筆意外的稅務收獲。他們想要知道處理這些潛在節省的最佳方法——應該投資于研發?還是應該投資在國際擴展?他們想要確保在短期內能感受到持久的好處。
將金錢匯回岸內料無法得到您預期中的意外收獲
美國的資本市場持續看漲。回顧今年初,道瓊斯指數度過了一段難熬的日子,主要歸咎于市場對通脹和升息的預期。甚至有些人說,道指挫跌是因為自動化的交易平臺——機器人算法導致系統出現異常決定和過熱所致。惟無論道指暴跌的實因為何,這都只是暫時性的,股市最終還是回揚了。
期待稅改之際,我們在結構融資、私人股權及房地產的伙伴與客戶,仍持續正面看待前景。目前,我們還沒看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和《多德——弗蘭克法案》的條例有中止的情況,盡管這是市場所冀望的。但是,金融市場認為目前的環境是親商的,并預計未來的12個月內會涌現許多交易。
許多企業都想要受惠于減稅的舉措,決定將外國凈利匯回美國,但別忘了要留意“通行費”。美國要從全球制的稅務系統轉變為領土制,意味著美國公司只需為美國凈利納稅——針對以現金及相關方式持有的凈利,美國將征收15.5%的單次強制遣返稅;非現金凈利則是8%。此舉旨在找出所有以往或遞延的凈利,并讓他們納稅,好讓新系統能在過渡期之后重新啟用。
當凈利匯回美國之后,來自國外的股息(非subpart F)將符合100%的扣稅資格。這將促使匯回美國的海外凈利享有零稅率,只要這不在任何反遞延規則(如Subpart F或全球無形低稅所得,簡稱GILTI)的范圍內。
企業將凈利匯回美國,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投資選擇。雖然將凈利遣返美國所繳交的稅款,料比目前為岸外公司支付的稅款要高。但作為全世界最活躍的市場,美國擁有絕佳的機遇,可以讓企業開展投資策略及優化資本回酬。美國西岸的創投資本公司認為,籌資會變得更容易,而市場也對許多投資選項充滿興趣,因他們正為即將匯回美國的金錢尋找投資管道。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將這些錢帶回美國后,可能會展開重組或再融資活動。但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選擇將這些好處轉嫁給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債權人、投資者和員工。這能刺激企業投資或創造更高的消費,建立信心并推動經濟增長,進而讓國家獲得更多的稅收。上述效應預計能抵消企業稅被下修的影響,且有可能是“物超所值”,但只有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來到企業結構這一環時,規則卻改變了
可想而知,當美國稅法進入領土制、且稅率變得更低之際,許多企業都會進行重組,或計劃重組營運。前陣子,與我們合作的稅務專家都十分忙碌,而企業則是頭昏腦漲。他們得到許多建議,但卻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
其中一個會對美國企業帶來顯著影響的條規是對企業債務利息抵扣的限制,這將影響美國的收購活動——因為這代表,要資本化去進行國內收購變得更難了,而這可能會推動外國并購增長。也就是說,為了更容易地取得融資,美國企業會選擇在國際市場進行收購。這亦延續了近期的趨勢,即美國企業放眼在海外擴大營運、拓展至新市場,并尋求最佳的策略機會。
我們預見,現有的許多公司架構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公司的成立。他們重組旨在優化營業額入賬和凈利,以符合新美國與國際稅務架構的要求。這是我們在今年首兩個月所觀察到的事情,隨著改變逐步落實,相信未來還會出現更多上述的情況。
當然,需要重新檢討的不僅是企業、稅務和財務架構,知識產權架構也需在考量范圍內,且企業最好能重新檢視他們的治理和價值鏈。會影響美國企業除了是美國新的稅法,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也將影響全球環境。
當越來越多信息交換時,變化是來自四面八方的。為了收到更多的公司稅,政府將側重于執法和具有爭議的稅款。因此,企業需要的是安全、一致和連貫的文件、決策和報告。對此,他們除了可以選擇加強內部支援部門,另一個選擇就是尋求可以提供規模經濟、最佳實踐和連續性的專家幫忙。
美國的這些改變意味著,您必須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外國稅務。改變有很多,也有很多概念需要被重新定義。企業必須擁有靈活度及敏捷性,去應對這些改變,以及整體概念的演進。
經合組織、英國、美國或歐盟發出的每一個指南,都有可能影響一家公司,所以企業必須時刻處于“備戰”狀態。這猶如是“企業功夫”:您必須超級敏捷,以及具備積極的防守能力,這樣才能站穩陣腳。
所有人都需要適應新游戲規則
在美國營商的企業正嘗試了解較低的稅率會對他們帶來什么影響,包括哪一個扣稅優惠已經取消,以及他們可以如何運用那些額外的金錢。一旦您從“建筑設計師”——稅務顧問得到了建議之后,您就需要去找人“動手興建”。如果您沒有搞清楚狀況,五至十年之后,您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暴露于您以為自己不會涉及的稅務風險甚至法律風險之下。但事實是,風險從一開始就正在襲面而來。
隨著美國稅改及簡化稅法,政府已有效地修訂了條例和規則。因此,以往在A、B和C地區有企業的公司,可能會需要轉移至X、Y和Z地區。一些資本弱化的公司如今料需重新評估這些貸款。這些最終會成為一個計劃、一個藍圖,而我們所接觸到的公司,都想要了解如何能把藍圖變成現實,打造屬于他們的“房子”。因此,這些公司必須決定要誰成為他們的建筑者。
如果所有東西都是在國內發生,這些公司一般會選擇向本地或內部法律與財務團隊獲得服務。至于那些在國外稍有曝光率的公司,就需要考慮與擁有國際證書的專家合作,確保所有事情都符合規格,如BEPS、稅基侵蝕與反濫用稅(BEAT)和全球無形低稅所得(GILTI)。因為,這些專家會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兌現”稅務顧問的“設計”。
若想要知道TMF Group能如何幫您重新規劃藍圖,歡迎聯系我們的美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