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 — 在亞洲提供建設資金與投資機會的新銀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于 6 月 29 日正式成立。TMF Group 的亞太區主管討論了這家新銀行將如何運作,從而為區內帶來增長與發展。

中國政府在 2013 年底首度倡議設立一個以亞洲區域為中心,重點支持區內能源、交通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多邊金融機構。不到兩年時間,分布遍及南美、非洲、歐洲、亞洲、大洋洲的 50 個成員國,便共同簽署了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的協定章程。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涵蓋全球 20 個最大經濟體的其中16個(美國、日本、加拿大及墨西哥除外),以及歐洲聯盟 10 個最大經濟體的其中9個(比利時除外)。

亞投行憲章的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而憲章中就亞投行的治理架構、決策過程、股權結構及初始資本等作出了具體規定。亞投行的總部設于中國的首都北京,而該行計劃在今年底開始投入運作,法定股本為 1000 億美元。由于亞投行的重點是支持亞洲區的發展,因此其 75% 的股權是由區內(包括亞洲及大洋洲)的成員國所持有,作為對所有權的一種體現;而股權的分配,則分別以該行的域內成員國及域外成員國的經濟規模份額為基礎。

中國(亞洲區的最大經濟體)在亞投行出資達 297 億美元,是該行的第一大股東,持有該行 30.34% 的股權。緊隨其后的,是印度(8.52%)、俄羅斯(6.66%)、德國(4.57%)、韓國(3.81%)、澳大利亞、法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及英國。亞投行的前三大股東,在該行的董事會中將擁有永久代表席次,而中國在亞投行擁有的26.06% 投票權,是由其基本投票權、股份投票權及創始成員投票權的總和所構成。

在亞洲區的 50 個國家中,已有 33 個加入了亞投行作為創始成員國。這些國家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而它們的共同愿望是全面開拓其本國經濟。要達到這一目的,首要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此等開發項目往往需要動用龐大資金。亞洲開發銀行曾經作出估計,要維持亞洲區從 2010 年至 2020 年的經濟增長,該區大約需要投放 8 萬億美元于區內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 2600 億美元于泛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基礎設施的改善及各地域之間的連通,將會為亞洲的經濟帶來 13 萬億美元的額外增長。

然而,要將亞洲欠發達的地區建設起來,最迫切的問題是資金的到位。對于亞洲區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龐大需求,任何現有的金融機構都無法予以滿足,因為這大大超乎它們的能力所及。例如,亞洲開發銀行在每個新貸款年度,僅可提供大約 130 億美元的新資金。因此,盡管亞洲開發銀行已在亞洲區服務了 48 年,但該地區的基礎設施融資正面臨一個正在不斷增大的缺口。此外,在亞洲區進行的經濟合作計劃,往往是將重點放在災害應急及根除貧窮之上,而忽視了國家的發展。

有鑒于此,亞投行的成立,就是為了填補這個在亞洲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亞投行的 1000 億美元法定股本,馬上形成了一個龐大資金來源,其金額相當于亞洲開發銀行 1650 億美元股本基礎的大約三分之二。為經濟建設提供資金,實非一個零和游戲,因此亞投行的成立,不應被看作是對亞洲開發銀行在亞洲區所扮演角色之挑戰。以亞洲開發銀行目前的能力來說,它顯然不足以應付亞洲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龐大資金需求。亞投行可以與亞洲開發銀行及世界銀行共同合作,協調亞洲區內的投資流向和促進區域間的合作。

亞投行的此等宗旨,獲得了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領導人的積極回響。世界銀行集團總裁金墉(Kim Yong Jim)說﹕“亞投行將會與我們以及其他開發銀行共同攜手,致力應對有助消除貧窮、減少不平等、促進繁榮共享的龐大基礎設施需求。”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中尾武彥(Takehiko Nakao)稱:“亞洲開發銀行致力于與亞投行保持密切合作和進行共同融資,并通過運用我們在亞洲區的長期服務經驗及專門知識,應對該區所面臨的龐大基礎設施需求。亞洲開發銀行將會繼續分享其必要信息,并尋找可供進行共同融資的具體項目”。

在亞投行憲章的簽署儀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認,在中國過去 30 年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上,這兩家銀行確是貢獻良多。習近平主席補充說﹕“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我們愿意為世界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由于中國目前已經是亞洲區的最大經濟體,因此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信心,承擔促進亞洲經濟增長的重大責任。

隨著亞投行為基礎設施建設而提供的資金逐漸到位,亞洲的經濟發展肯定會更見光明。盡管外國投資者在亞洲區擁有許多投資機遇,但歸根究底,對當地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才是關鍵。

了解更多關于在亞太區營商的情況

與我們聯系

如您希望了解我們的專家能如何協助您拓展業務,歡迎與我們聯系。如您希望獲取更多資訊或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您進行咨詢。

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