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議活動期間,商業活動是否一切正常?

本周全球的注意力都在香港的抗議活動身上,此次動蕩對這座亞洲第一金融城市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數萬香港居民走上街頭,參加民主運動,要求獲取在 2017 年普選中選舉行政長官的權利。

此次運動從學生罷課開始,現在已經演變成這座城市幾十年來最大的一場民間運動,被稱為”雨傘革命“。普通公民(其中一些與青少年一起)走上街頭,呼吁選舉改革。

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示威活動不同,擁有高度公民意識的抗議者并沒有任何反商業的日程安排。他們嚴格遵守非暴力原則;不襲擾零售商店,而且因抗議活動所造成不便的道歉標語隨處可見。志愿者們努力工作,每天清理街道,撿拾垃圾,并分類回收,清除抗議者的涂鴉,創建運輸車道,確保緊急車輛順利通行。其中一些甚至還提供各種免費服務,從理發、按摩、咨詢和法律服務到為學生街頭授課等。

經濟發展如何?

盡管可以感受到抗議活動所立即帶來的不利市場影響,但是更重要的是看一下此次活動從根本上對這座城市經濟的長期影響。香港作為全球化城市和國際商業中心的優勢在于這座城市擁有能確保透明、易于做生意和堅持法治的體制。只要這座城市的立法、行政、司法和媒體的獨立性完好無損,其長期前景依然樂觀,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能得到保障。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發揮著貿易促進者的作用。對外國投資者來說,這座城市是投資中國大陸的門戶,因為這里的長期法治環境可提供一個穩定的經營環境。僅去年一年,香港就占到中國大陸所獲取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三分之二。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發揮著貿易促進者的作用。對外國投資者來說,這座城市是投資中國大陸的門戶,因為這里的長期法治環境可提供一個穩定的經營環境。僅去年一年,香港就占到中國大陸所獲取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三分之二。

更早前,在 20 世紀 80 年代中國大陸開放之初,香港制造商便是首批進軍大陸市場的投資者,開啟了中國大陸的經濟騰飛奇跡。

中國大陸對香港同樣重要,來自中國大陸的旅游和零售支出占香港 GDP 的約 10%;香港出口的一半前往中國大陸,其銀行資產的五分之一是中國大陸客戶的貸款。由于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共生共榮關系,對雙方來說唯一符合邏輯的解決方案就是維持現狀,堅持 17 年前為統一奠定基礎的“一國兩制”原則。

在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區,人們都和往常一樣開展商業活動,白天去上班,下班后前往主要的示威地點。由于學生領袖同意與政府官員會談,這場民主運動預計將朝著更加理性方向發展。

這座亞洲的世界之都好運再臨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