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投資者進入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是否能成就一個總市值 5.6 萬億的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非常可能,因為滬港通來了。
在北京召開的第 26 屆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中國政府終于批準了人們期待已久的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計劃。
滬港通已于本周開通,在兩個證券交易所操作的投資者可享受每日 38 億美元的交易額度。
在此之前,只有少量的基金管理公司允許在總共 1050 億美元的配額系統下交易上海 A 股。由于香港資本市場面向擁有當地經紀賬戶任何外國投資者開放,因此全球各地的普通散戶投資者現在都可以通過滬港通購買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 568 家公司的股票。
對于外國投資者而言,購買上海 A 股還意味著他們可以享受中國經濟復興的成功潛力,中國政府已保證將拉動 13.55 億人口的內需,減少對出口和基建投資的依賴。
同樣,中國投資者也得以首次獲準在享有盛譽的香港聯交所(在嚴格的透明規范下運行)買賣掛牌上市的 H 股。這有可能會提升中國家庭對股票投資的信心,影響他們的資產配置決定,鼓勵他們重新配置金融資產,從現金存款轉向香港市場的股票投資。
按照國際標準,中國大陸家庭在股票市場的投資還遠遠不足;他們 10.6 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中只有 12% 用于投資證券,64% 為實際收益率為負值的現金存款。與此相反,美國家庭 44% 的金融資產為證券,只有 16% 的存款。
自 4 月份宣布將開通滬港通以來,上證綜指上漲了 14.8%,恒生指數上漲了 3.1%,其中香港股票交易所運營商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受益頗豐,飆漲了 34.1%。據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估計,滬港通能在 2015 年前將香港的日均股票交易量提升約 38%。
滬港通是中國現行金融和經濟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中國正在加快資本賬戶自由化,推動其嚴格控制的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同時提升上海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這一協作機制將有可能增加雙方股市的價值和交易量,同時提升競爭力和效率。滬港通可能最終將催生一個總市值 5.6 萬億美元的市場,超過東京和倫敦,成為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排在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 OMX 之后)。
并非只有中國大陸在唱戲。滬港通允許中國大陸投資者使用人民幣直接投資香港本地股市,這將提升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總部位于美國的經紀公司杰富瑞集團(Jefferies Group)甚至告訴他們的客戶,滬港通將把香港推向“自二戰以來一個國家最大規模資本賬戶開戶潮的最前線”。這一進展重新確立了香港作為中國大陸與全球市場進行金融整合的助推器地位,因為中國大陸的金融市場還沒有成熟到完全實現自由化的程度。
盡管滬港通可能是中國金融自由化的一個里程碑,但是在實際實施時,兩個市場監管環境的差異還需要進一步整合。例如,中國大陸對非居民股票投資者實行 10% 的資本利得稅,這一點就不適用于香港。
而且,中國大陸投資者賬戶中持有的股票當天不能交易,但是香港投資者可在交易日下單,成交兩天后轉讓股票即可。
滬港通只是中國大型股市與全球市場整合的第一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小加 暗示,與中國大陸第二大證券交易所深圳證交所的互聯互通也在醞釀之中。如果這一互通擴大至深圳,則中國總體的交易所規模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
中國可能會失去 “世界工廠”的優勢,但正走在通過“世界交易大廳”的路上。